每天早上起床後,感到肚子餓了!我們會享用一份早餐,為一天的開始補充滿滿的能量;當APPLE出了新一代的手機,是否想盡辦法也要搶先體驗?暑假來臨前,出國旅遊的計劃早就安排好,機票刷卡絕不手軟。
可是,為什麼在我們腦海中盤旋已久的投資理財,卻一再地被我們拖延呢?總覺得月底再來好好研究、下個月工作比較不忙再開始好了、想要等準備好了再開始,或是因為在股市吃過虧遲遲不敢再進場……等等,拖延的原因有百百種,這是為什麼呢?
投資或理財規劃不像肚子餓吃飯,需求可以馬上獲得滿足。不像買一支iphone、一個精品包、一台車或是一間房子,看的到摸的到用的到,還可以住在裡面;投資或理財規劃是無形的,現在無法享受、甚至還要等上10年、20年以上。不過,實現個人生涯理財目標的人又大有人在,過上安穩退休生活的人也有很多,造成這中間差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?
設定理財目標,先了解目標背後的「為什麼」
真正激勵自己、打動人心的關鍵,不是你做什麼,而是你為什麼而做。
黃金圈理論,是全球知名思想家與演說家Simon Sinek,2009年在TED TALK演說時,分享如何鼓舞行為所提出來的,從美國議員到聯合國大使、從中小企業到微軟都想使用這套黃金圈理論,這背後有什麼有利的論點呢?
黃金圈是三層同心圓,由外到內分別是做什麼、怎麼做,與為什麼。架構看似簡單,卻剛好與人腦如何處理資訊與情感的結構完全一致。最核心的「為什麼」,最能撼動人心,產生強大連結,但也正是語言最難清楚表達的部分。
我們的價值觀、信仰或行為的準則,會引導我們做一生的選擇。重要的是,必須知道這些價值觀是什麼,以及它們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理財目標計劃。有研究報告顯示,我們每一分鐘要出做36.5個決定,而每一個決定背後都有其原因,那個「為什麼」才是推動我們做出決定的關鍵。
我們的價值觀會幫助我們做出選擇,不只是想要達成的目標,還包括在追求這些目標的時候,將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。
舉例來說,大部分的人都有買房的目標,買房子對每個人所帶來的意義不盡相同,有些人因為從小搬家,長大後內心更渴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,不用因為外在原因而搬遷,擁有自主權;對有些人來說,擁有自己的房子,能夠讓自己和家人有一份歸屬感,也能夠增加心裡的安全感。
擁有自主權和家的歸屬感,是支持著我們買房的價值觀,讓我們有動力為了未來的理財目標而犧牲現在的生活品質,只為了給家人和自己期待的未來生活樣貌,這樣的動力比什麼都還強大。
沒有人能夠決定我們的價值觀,唯有我們自已主動著手開始,找到理財目標的核心價值,也許可以試著從生活、事業(職涯)、財務三個方面,寫下自己的期待與價值標準,再一一訂立目標吧!
玉茹的話
了解自己理財目標背後的為什麼,是為了更了解自己的想法、更了解家人的期望,幫助你未來執行理財方案的時候,能夠貼近你的價值觀與期待,大大提升執行動力,達成你未來夢想的生活樣貌。
唯有找到理財目標的為什麼,才能找到理財規劃的前進動力與幹勁。理財規劃,需要先了解自己的價值觀與目標,評估財務現況,再訂定適合自己的規劃,讓我們一起達成理財目標吧!如果想繼續學習,歡迎參加翻轉理財每個月的 免費直播講座 ~